储能科普 | 发电侧储能是什么?

2025-01-04 10:41

0.png

发电侧储能

发电侧储能是指在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发电上网关口内建设的电情能设施或汇集站发电上网关口内建设的电情能设施。发电侧储能包括以抽水蓄能为主的传统储能和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本文主要探讨电化学储能在发电侧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应用场景

多地出台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新能源并网成为电化学储能主要应用场景。

风电和光伏的间歌性和波动性很大,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整体平衡,往往造成部分地区“弃风弃光“现象。电化学情能作为新能源的"稳定器”,能够平抑波动,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在当地的消纳能力,也可以辅助新能源的异地消纳。目前,新能源发电侧储能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密集出台政策促进发电侧储能的发展。

配储政策

从全国性政策看,2021年7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诵知》,提出”为鼓励发电企业市场化参与调峰资源建设,超过电网企!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时长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2021年7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结合系统实际需求,布局一批配置储能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项目,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及一定调峰能力。

从地方性政策看,各地发电侧政策可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多数省(直辖市)要求新能源项目必须按一定功率配比配置发电侧储能,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为5%-20%,配置小时大多在2小时,部分管份要求1小时或者4小时。

二是给予储能项目补贴,补贴政策可分为投资补贴和坛营补贴,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情能规划或新能源配储文件,各省规划的新型情能发展目标合计超过6,000万千瓦,是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的 2025 年达到 3,000万千瓦目标的两倍。